转自:经济日报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加快开展数字化转型。“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工业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产业主体将共同开展项目建设,携手构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格局。 “工业互联网行业持续提升端、网、边、云、用的产业供给水平,促进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整合创新,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毛伟介绍,截至6月,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超过1.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产业互联网研究部主任黄颖认为,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在由起步探索迈向深耕细作、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融合应用不断走实向深,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应用范围更广,带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根据赋能效果、复制推广能力等,已遴选形成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纺织、家电引领“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10个重点行业。其次,应用程度更深,带动工业设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5G+工业互联网”正由视频监控、物流管理等外围环节测试逐步向质量检测、辅助装配等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5G技术助力打通工业网络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环节,典型应用场景覆盖人、机、料、法、环、测全环节,助力实现解放人力、赋智机器、升级物流、优化方法、改善环境等,不断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202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鼓励各地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探索具有地区及产业特色的发展模式;2022年8月,《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印发,旨在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今年6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更是明确了发展目标: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建成不少于300家5G工厂,打造30个试点标杆。 5G工厂是充分利用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叠加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车间、工厂,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 在江苏南京,中兴通讯发挥既懂5G又懂制造的优势,对制造基地进行了5G全连接改造,应用机器人、机器视觉、“5G+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从研发、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智能化贯通,通过一系列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库、自动化输送线等实现产品不落地、端到端的柔性化和自动化生产运输,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中兴通讯的制造基地每月可生产基站(小站)7万台、服务器4万台,对比2020年,基站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13%,服务器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25%,物流周转效率提升50%,交货周期缩短了48%。同时,高性能的5G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使生产线换线时间缩短95%,5G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5%,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 “5G工厂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企业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5G在生产辅助环节规模化部署,在核心环节深层次拓展,加速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此外,5G使得工厂设备方便移动、数据方便采集,并实现了软件云化、应用智能化、生产柔性化等,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在工厂内全面部署应用5G和工业互联网,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各方面成效都有明显提升。”黄颖说。 |